山东江泰

山东江泰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冯总,武经理

电话:18678858906,15318820518

邮箱:shandongjiangtai@163.com

地址:济南市天桥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舜兴路988号


新闻资讯

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混凝土损失过大怎么办?减水剂如何调整?这些方法你必须掌握!

更新时间:2024-10-09 14:39:40 点击数:886


随着商品混凝土行业的迅猛崛起与广泛应用,供需双方在结构混凝土强度方面的分歧与争议也日益凸显,这一现象变得愈发普遍。鉴于商品混凝土市场倾向于买方市场,供应商为了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确保货款及时回笼,往往不得不采取妥协态度,被动地承担起部分因强度不达标而产生的经济责任。通过深入的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与分析,我们发现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与应对措施。





结构混凝土
养护状况堪忧

1.1 当前混凝土的养护现状分析

当前混凝土的养护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

(1)现浇板在施工中为防止早期裂缝的产生,普遍采取了覆盖塑料薄膜的措施。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工地在施工放线之前便急于揭去这层保护膜,转而采用洒水的方式进行养护。更为严重的是,多数工地并未设立专门的养护岗位,只是随意安排零工在有空闲时进行简单的洒水养护,这种养护方式的频率和效果都大打折扣。

(2)对于混凝土柱子,采用塑料薄膜缠裹的养护方法已被广泛认可并应用,其效果也相对较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仍有少数工地未能采纳这一有效的养护措施,使得混凝土柱子的养护状况不尽如人意。

(3)在混凝土剪力墙的养护方面,拆模后普遍采用洒水的方式进行养护。然而,同样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专人负责养护工作,导致洒水次数过少,养护时间过短,远远达不到规范要求的标准。这种养护不足的情况无疑给混凝土剪力墙的质量和安全带来了隐患。

(4)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混凝土养护的难度也逐渐加大。特别是当建筑高度超过十层后,水压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地不得不安装水泵进行二次抽水。然而,由于水管数量有限,水箱提升不及时等原因,导致高层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愈发困难。越往高处,养护的困难越多,混凝土的养护质量也越来越差。这种情况无疑给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2 养护不足对混凝土的潜在影响

新浇筑的混凝土若未能得到充分的养护,其强度将会受到显著影响,降低幅度可能高达25%至35%,这无疑给结构的安全性埋下了重大隐患。更为严重的是,养护不足的混凝土表面往往显得疏松不密实,导致其碳化速度加快,碳化深度增大。有些工程在进行结构回弹检测时,发现C30混凝土浇筑后不到半年,其碳化深度就已达到了6至10毫米,这一数据充分暴露了该部位几乎未进行任何有效的养护措施。碳化深度的过大不仅削弱了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能力,还极大地缩短了混凝土结构的预期耐久年限,给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了严峻挑战。




 “回弹检测混凝土
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检测准确度不高

在应用“回弹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对结构混凝土进行检测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对于C20至C40范围内的混凝土,其强度推定值普遍偏低,大约在10%左右;而对于C50及以上等级的混凝土,其推定强度的偏低幅度更是达到了20%左右。这一现象无疑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构成了挑战。

进一步分析发现,回弹仪的率定合格范围设定为80±2可能过于宽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测的精度。为了提升检测的准确性,我们建议将回弹仪的率定范围控制在80至82之间,以缩小误差范围。

实践表明,使用率定值较高的回弹仪进行结构检测时,所推定的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要比率定值在78至80的回弹仪所检测的强度推定值高出3MPa以上。这一差异表明,率定值较高的回弹仪在检测过程中可能更能够真实反映混凝土的实际抗压强度,其检测结果也更接近钻芯检测所得的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因此,在选择回弹仪进行检测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其率定值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钻芯检测
操作规范性问题

在钻芯检测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检测单位在操作上存在明显的不规范性。他们未能严格按照“钻芯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芯样切割后,直接进行试压,而未经过必要的加工处理。这种不规范的操作方式导致芯样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比实际强度降低了20%至50%,严重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检测单位所使用的磨平机并不符合规程要求。这些磨平机缺乏夹紧芯样的装置,操作人员只能双手抱着芯样在砂轮上进行磨平。这种方式显然无法保证芯样受压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进而对检测结果产生不良影响。磨平机作为钻芯检测中的重要设备,其合规性和操作方式对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检测单位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选择和操作磨平机,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确保结构混凝土
强度合格全面策略

4.1 早期养护对现代混凝土的重要意义

一篇题为“早期养护对现代混凝土的重要意义”的论文,在混凝土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该论文深入且全面地探讨了早期养护对混凝土性能的显著影响,为我们揭示了养护工作在现代混凝土施工中的核心地位。

论文详细阐述了早期养护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升作用。研究指出,良好的养护实践能够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更接近于标准养护条件下的强度水平,这无疑为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对抗压强度的积极影响,早期养护还显著增强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论文中提到,经过妥善养护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抗裂性能得到显著提升,裂缝的产生得到有效抑制。这对于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论文还深入探讨了早期养护对混凝土碳化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养护实践能够显著减缓混凝土的碳化速度,降低碳化深度。这不仅有助于保持混凝土的外观美观,更对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深远影响。

鉴于这篇论文所揭示的早期养护对现代混凝土的重要意义,我强烈推荐施工人员深入学习并领会其中的精髓。将论文中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不仅有助于提升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水平,更能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早期养护这一关键环节纳入混凝土施工的标准流程中,为打造更加优质、耐久的混凝土结构奠定坚实基础。


4.2 混凝土早期养护的创新工艺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早期养护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创新的混凝土早期养护工艺,以期为施工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1)现浇板养护的新工艺:

针对混凝土现浇板的养护,我们推荐采用一种创新的随搓平板面随苫盖塑料薄膜的新工艺。这一工艺的核心在于,当混凝土浇筑完成一段后,首先使用振捣棒对混凝土进行充分振实,以确保其密实度和均匀性。随后,利用木搓板对平板面进行找平,并在找平的过程中,随搓一小段随即用塑料薄膜自前向后滚动覆盖。

为了确保塑料薄膜与混凝土紧密贴合,防止被大风刮起,我们需要用木搓板对薄膜的开头和结尾进行拍压,使其与混凝土表面牢固粘合。这一步骤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对后续的养护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放线时,切忌将塑料薄膜全部揭起,以免破坏已经形成的养护层。如果遇到放线碍事的部位,可以使用裁纸刀将其裁掉,这样既能保证放线的顺利进行,又能确保养护层的完整性。

虽然这种新工艺在操作时可能会稍显繁琐,但它却能带来显著的效益。通过随搓随盖的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减少日后大量的养护用水和工时,从而降低养护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从长远来看,这种新工艺无疑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养护方式,值得在混凝土现浇板施工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2)混凝土柱子的养护工艺:

针对混凝土柱子的养护,我们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策略,即在柱子拆模后,采用塑料薄膜进行缠裹养护。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在缠裹之前先对柱面进行洒水,以确保其表面湿润,然后迅速将塑料薄膜紧密地缠裹在柱面上。

通过这种方式,塑料薄膜能够有效地阻止混凝土柱子内部的水分蒸发,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自养护环境。这种自养护效果不仅有助于保持混凝土柱子的湿润状态,还能促进其内部的水泥水化作用,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采用塑料薄膜缠裹法还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施工人员只需在柱子拆模后,按照上述步骤进行缠裹即可,无需额外的养护设备和材料。这不仅降低了养护成本,还提高了施工效率。

(3)剪力墙的专项养护措施:

针对混凝土剪力墙的养护,我们推荐在剪力墙拆模后立即涂刷合格的混凝土养护液,尤其在冬季施工时,这一方法尤为适宜。这是因为冬季气温低,混凝土易干裂,及时涂刷养护液可以有效锁住水分,防止干裂现象的发生。

除了冬季施工外,我们还可以采用设专人洒水养护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每小时洒水一次,并设两人轮流值班,以确保养护的连续性。连续养护的时间应不少于7天,若条件允许,养护至14天则效果更佳。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却能有效保持混凝土剪力墙的湿润状态,促进其内部的水泥水化作用,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当采用涂刷养护液的方法时,我们必须确保涂刷后的养护液能在混凝土构件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薄膜。如果一遍涂刷无法形成完整的薄膜,我们可以再刷一遍,以确保养护效果。若涂刷后无法形成防水膜,则说明该养护液的质量不合格,不得使用,以免对混凝土剪力墙的养护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4)混凝土路面(地面)的养护策略:

对于混凝土路面(地面)的养护,我们推荐在路面压痕完成后立即采取苫盖塑料薄膜的措施。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能有效防止水分过快蒸发,从而确保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耐久性。

在实施这一策略时,我们需要精细操作。首先,起头部分要先用土或砂压住,以确保薄膜不会随风飘动。接着,将薄膜苫好,并确保上风向的侧边和尾头也被牢牢压住。如此依次进行,直到整个路面都被薄膜覆盖完毕。

第二天,我们可以将塑料薄膜的一边稍稍揭起,然后灌满水,再把薄膜重新苫好。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保持路面的湿润状态,促进其内部的水泥水化作用。

在此后的养护过程中,我们只需确保薄膜不被大风刮起即可。若发现有被大风刮起的地方,应立即洒水并重新苫盖好,以防止路面干燥开裂。这种养护策略应持续不少于14天,以确保混凝土路面(地面)达到最佳的养护效果。

通过这一精细的养护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延长混凝土路面(地面)的使用寿命,减少后期的维修和更换成本,为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提供有力保障。

4.3 混凝土养护的保障措施与实施建议

(1)强化监理人员的养护意识,确保每位现场监督员都将混凝土养护视为与钢筋施工同等重要的监督任务。我们要求监理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到,混凝土养护的缺失将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任何情况下,若混凝土养护未达到标准,坚决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此外,我们还明确规定,若在工程结构回弹检测时发现混凝土强度因碳化深度过大而受损,将严肃追究现场监督员的责任,以此确保监理人员能够充分履行职责,对混凝土养护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2)明确一年内碳化深度的限制标准:对于新浇筑的混凝土,若其早期养护能够满足规范要求,那么在一年内,其碳化深度应受到严格限制。具体来说,C40及以上等级的混凝土,其碳化深度应不大于1.5mm,在标准养护(即标养28天后转入室外自然养护)条件下,其碳化深度更应控制在1mm以内。对于C30及C35等级的混凝土,其碳化深度不得大于2.5mm,标准养护下则应不大于1.5mm。而对于C20及C25等级的混凝土,其碳化深度应控制在4mm以内,标准养护下则应不大于2.5mm。

鉴于碳化深度对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影响,建议国家在修订混凝土相关规范或规程时,应将一年内的混凝土碳化深度限制标准纳入其中,作为明确的工程质量要求。这样一来,在结构回弹验收时,若发现混凝土的碳化深度超出限制标准,即可直接证明其早期养护工作存在不足,从而必须追究施工和监理人员的责任。这一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减少因结构强度不合格而引发的供需双方之间的推诿和扯皮现象,进一步保障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和责任的明确性。



4.4 确保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措施

(1)鉴于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合理人为因素,以及短期内难以确保施工人员能有效进行混凝土养护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采取更为严谨的措施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具体来说,应适当提高生产配合比的富余系数,以确保标养28天后的生产混凝土抗压强度能够大于设计强度的1.2倍。这一措施的背后,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实际上,预拌混凝土在标养28天时的抗压强度通常只占其最终强度的70%左右,这意味着在随后的时间里,混凝土还有约30%的强度富余区间可以发展。然而,如果前期的养护工作不到位,这30%的强度富余就可能无法实现,从而导致混凝土的最终强度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预拌混凝土在交付给需方时,实际上只是半成品。要使其成为合格的成品混凝土,还需要需方的积极配合和合理的振捣、养护等后续工序。这些环节对于制成合格混凝土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然而,由于供方无法完全控制需方的行为,这就需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理公司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力度,确保其按照规范进行施工。通过这样的措施,我们可以推动预拌混凝土向耐久、环保、绿色的方向发展,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2)坚决禁止施工人员擅自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这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重要一环。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浇筑顺利进行,我们应当使用外加剂来精确调整拌合物的坍落度,以满足施工需求。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混凝土从生产到运输再到工地,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这就可能导致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进而使得浇筑过程变得困难。更为严重的是,有些施工人员无视规范,无理要求加大坍落度,甚至在混凝土拌合物的交付坍落度已经符合需方要求的情况下,泵工和浇捣人员仍然会擅自向泵斗内加水。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追求泵送和操作的便利性,却完全忽视了混凝土的未来强度和耐久性,这种行为对混凝土的质量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施工人员随意向拌合物内加水的行为,混凝土生产企业需要积极转变观念,从自身服务上寻找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我们应该致力于提供便于泵送和浇筑的混凝土,确保其在运输到工地后不会出现坍损过快的现象。同时,如果运输车遇到特殊情况在工地等待时间过长,导致拌合物的坍落度过小,我们的驾驶员应该能够主动向拌筒内加入适量的外加剂,以调整并增大拌合物的坍落度。这样,施工人员就没有必要再向混凝土拌合物内加水了。

因此,我们不应该只是抱怨施工人员向拌合物内加水,而应该致力于改进混凝土生产企业的服务,使施工人员无需再向混凝土拌合物内加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加大对运输车驾驶员的培训力度,确保他们都能够学会如何合理适度地向混凝土拌合物内加入外加剂,以调整拌合物的坍落度。通过这样的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和长期使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确保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合格,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提高早期养护的质量、严格控制回弹检测和钻芯检测的准确度、提高监理人员的养护意识、以及合理使用外加剂调整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混凝土损失,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确保工程质量。


本文资源来自互联网,旨在交流信息分享技术,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处理。